如今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的含金量比之前下降许多,而大学生的素质和专业素养也良莠不齐。基于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总体而言是一个普遍的情况,但是要细分的话,农村背景的大学生明显比城市背景的大学生就业更难。
很多农村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偏难,就算找到工作工资也没有多少,甚至比进厂的工人工资还要低,而这就在农村家庭衍生了一种看法:读书无用。这种观点使得很多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以前重视,甚至认为读书多年还不如早早出去打工贴补家用,而这也使得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之间教育的差距更加拉大。据调查,农村大学生就业与城市大学生就业相比,不仅仅是找工作难,就算找着工作,工作质量与城市大学生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而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一: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受教育权存在差距。就学校设施而言,城市学校经费充足,设施相对而言更完善,学校条件更好,老师质量更佳,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有利。
就农村学校而言,不齐全的学校设备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条件,缺乏的师资使得一名老师身兼数课,更不用提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很多农村学校的学生连英语都是在初中才开始接触。而城乡家庭所占有的社会关系资源和权势资源的不同,也使得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上,能享有的家庭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更少,甚至农村大学生基本享受不到什么。
北京大学课题组在针对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发现,家庭背景越好,毕业后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率就越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城乡家庭的区别对孩子就业情况的影响。
二: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更缺少追求高学历的资本和条件。在大学四年高消费的教育资金后,很多农村家庭根本无力承担孩子继续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学习的资金,而相反的是,城市家庭更有这样的条件来培养孩子向更高层次的学历前进,这样下来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之间的学历差距就日益明显。
与此同时,社会上的招聘,学历高的人毋庸置疑比学历低的人拥有更大的优势,那么这样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就业上的压力就更大。
三:在就业质量方面,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更差。想要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获取较高的收入,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会遭遇比城市家庭出身大学生更多的困难。
就普通本科而言,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公有部门的比例(47.8%)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31.1%),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10.4%)也比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2.5%)高。不仅如此,毕业生入职工资做比较也能发现,农村大学生工资比城市大学生工资也更低。基于此,很多农村家庭开始产生“读书无用论”也似乎可以理解,但实际上,这不过是错误的想法。起码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知识仍是改变这种现状最有效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