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将落户丹江口的消息,再次将十堰市民的目光聚焦到民办学校(本稿所指的民办学校限于民办中小学)的发展上。记者了解到,随着政策的放宽,十堰民办教育迎来办学小高峰,一大批民办学校相继涌现。截至目前,全市有10所在办的民办中小学,在校生近8000人,还有至少5所学校正在洽谈中。那么,民办中小学有何特色?十堰市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具体政策如何?民办中小学纷纷落户十堰对十堰教育会有怎样的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十堰民办中小学快速增加,已超过10所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2012年以前,在十堰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公办学校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民办学校凤毛麟角,城区只有十堰市外国语学校、十堰市龙泉黄冈学校、东山苑学校3所民办学校。
“那时民办学校虽然少,但在市民中的知名度高,除了教学质量外,这些学校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寄宿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精英阶层、商业人士等子女的上学问题。”一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这样的办学格局一直维持到2012年才打破。
2012年以后,一些民间资本和办学机构纷纷涉足十堰民办教育,十堰民办学校发展驶入快车道。这主要得益于政策层面,2012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民营资本进入教育行业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意见指出,要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以及教育管理与服务体系,拓宽民间资金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渠道。2013年,十堰出台《关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明确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新(扩)建民办学校享受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公办、民办学校干部教师双向交流等。
在市场需求以及政策的扶持下,民营资本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更加迅猛。2012年后,十堰慧海国际学校、东风工业园国际学校、十堰京中实验国际学校等民办学校相继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10所在办的民办中小学,其中城区6所,在校生近8000人。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还有至少5所民办学校正在建设或洽谈中。具体为:丹江口市政府与湖北昶安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在华中师范大学支持下,签署了在丹江口建设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项目协议,学校拟选址六里坪镇马家岗村,校园总占地400亩,总投资1.5亿至2亿元,计划2018年9月开始招生,项目建成可容纳学生和教职工6000人。
十堰市外国语学校在郧阳区建分校,今年投入使用。
茅箭区东方伊顿(十堰)学校项目由江苏阳光教育集团投资建设,位于天津路(市委党校对面),占地约70亩,有小学、初中和国际部,设计招生规模约2300人。
张湾区与北京大学、阳光控股教育集团合作建设十堰阳光书院,位于十堰工业新区,占地面积115亩,计划2017年9月1日开始招生,初步规划78个教学班,预计招收学生3200人。
郧阳区与北京大学、阳光控股教育集团在子胥生态公园内建郧山阳光书院,校园占地270亩,预计2018年7月建成。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招商引资,拟在龙门工业园内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一站式教育学校,打造开发区教育新高地。
民办学校特色办学解决部分家长需求
十堰民办学校快速增加的背后,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其中,十堰教育、人社、编制等部门根据十堰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定向招聘老师到民办学校任教。这在不少民办学校负责人看来,对稳定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具有重要作用,仅2016年,就有13名公办教师到十堰市外国语学校和十堰市京中国际实验学校任教。另外,市教育部门支持公办、民办学校干部教师双向交流,每年安排不同学段的优质公办学校派出一定数量的学科骨干教师和干部到民办学校支教,同时无条件接受数量相当的民办学校教师或管理人员到公办学校跟岗学习,这为快速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于他们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模式。“公办学校是国家主导的,要考虑均衡和公平,尚无能力提供优质教育需求。民办学校讲求特色和优质,尽管收费很高,但越来越多家长更愿意选择民办学校。”十堰市京中国际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刘铭坦言,这几年,优质民办学校频建是需求水平决定的,说明十堰原有教育满足不了部分家长的需求。就目前学校招生情况来看,他认为十堰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现在的家长对教育的要求很高,不仅学习要抓,还希望给寄宿的孩子们开办兴趣班,这就需要学校有更多投入。公办学校这方面受制于体制,民办学校办学方式灵活,但收费比较高。”十堰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朱仕竹告诉记者,该校小学一学期的学费9000元左右,初中生1.1万元,包含生活费、住宿费等。记者从其它民办学校了解到,他们的收费标准与十堰市外国语学校差不多。
“住读生不是光‘住’就行了!”朱仕竹介绍,民办学校老师对住读生除了学习指导外,还要安排生活、负责安全,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想打篮球,老师带着练;想绘画,在学校画……学校还开设舞蹈课、围棋课等。”
“其实,只要孩子有兴趣,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益,这些兴趣课程不难开发。”刘铭介绍,住读生有充裕的时间,学校有一批体育、绘画、科技等老师,能开发出系列兴趣课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
民办学校报名火热,录取比达1∶8
1∶8!这是十堰市外国语学校近年来录取新生的比例。“一床难求啊”,这一声叹息不仅道出了家长的苦恼,也道出了城区寄宿学校的尴尬。
记者采访了解到,选择让孩子住读的家长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工作过于忙碌,希望“偷个懒”,让学校担负起教育重任。另一类是家庭与学校相隔较远,就学不便,同时也希望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还有一些家长考虑要生二胎,没有精力照顾,只好把孩子送到学校住读。
十堰市外国语学校是十堰最早的民办学校,成立于2004年,在校生由最初的300人发展到现在的2800多人。朱仕竹告诉记者,2007年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拐点,当年在校生由700多人增加到1200多人,几乎增加了一倍,2010年在校生达到2100多人。从2012年开始,来报名的学生越来越多。从2015年开始,学校学位供不应求,录取比例达到1∶8左右,除了城区生源外,还有大量十堰各县市区、襄阳、随州、神农架及河南、陕西等地的学生来报名。
“生源在急剧增加的同时,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市前列,学校的办学模式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朱仕竹介绍,目前的校区已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家长的需要,2016年12月,他们在郧阳经济开发区建设新校区,占地面积162亩,规模为84个教学班,可容纳3200名学生,是含学前到高中15年全寄宿制学校,“今年秋季开始招生,高中部也正式开班,计划4个班。”
十堰市京中国际实验学校占地100亩,办学规模72个教学班,学生2880人。“2016年秋季投入使用,第一年就招生450多人,达到了学校预期招生目标。究其原因,一是小班化教学,每个班不超过45人;二是寄宿制办学,这是公办学校没法比的。”刘铭告诉记者,今年秋季,该校学生人数至少要翻番。
教育多元化将给市民提供更多选择
对于普通市民,优质名校的进入,最直接的受益是选择的多元。以前家长给孩子选择学校,优质公办学校是首选,但公办学校不能寄宿,一些家长只好把孩子送往外地。
家长青睐高端民办学校,更多的是看中其国际课程教育和一流寄宿服务等。孩子在东风工业园国际学校上学的市民刘先生说,选择民办学校,除了考察硬件设施,更是看中它的办学理念、国际化、特色化,能够满足高端家庭“上好学”和“寄宿制”的需求。高端民办学校更要有高品质服务。
刘铭是湖北省中小学优秀中青年干部,曾任城区一重点公办中学副校长,由市教育局委派到十堰市京中国际实验学校担任执行校长。在他看来,公办学校是政府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教育保障,要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允许择校和分层培养,而民办基础教育是政府办学的有益补充,具有体制、机制上的优势,能为百姓提供私人定制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教育。
对此,朱仕竹也认为,目前中国的民办教育起到了弥补资源不足拾遗补缺的功能,更多是在满足现代教育多样化、差异性、选择性、丰富性上发挥重要作用。应鼓励更多的民办学校创立,形成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并存的教育所有制格局,给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机会。同时,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错位发展,办出自己的特点,做足优质服务,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
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郑毅表示,民办教育改变了政府单一办学的状况,减轻了政府负担。作为十堰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十堰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然成为助推十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在服务十堰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郑毅看来,多元化高端民办学校是未来的趋势所在。高端民办学校因为投资大、硬件好、师资强、国际化水平高,得到社会认可。民办学校只有真正走精品化、个性化、创新性的办学路径,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感染人、培育人,方能常青。
来源:秦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