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市人大代表近日对我市本年度代表重点建议及市政府部分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专题督办调研。在加快发展优质民办教育方面,我市正积极引进优质资源,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全力推进项目落户江门。截至今年5月份,已提供书面材料提出有意向投资办学的项目有5个,口头提出有意向投资办学的项目有3个。
随着时代发展,公办教育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对于江门来说,近年来城区公办学校学位不足、优质生源流失等问题较为突出,发展优质民办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应该说,目前我市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的势头不错,人大代表提出要稳步发展,不可急于求成的建议也很有针对性。随着今后越来越多民办学校落户江门,对于师资、招生这两个普遍困扰民办学校发展且不易解开的“结”,我们应该给予重视并提前谋划解决之道。
<iframe frameborder="0" height="250" name="inline_ads" scrolling="no" src="http://www.gmw.cn/index/market/content_inside_ad.html" style="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padding-top: 0px" width="300"></iframe>对于刚刚起步的民办学校来说,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是无可避免的。在此情况下,我们不妨让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公办学校“扶一把”。其实,我市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有关文件,提出在城乡学校、公办民办学校之间深入开展校际师资交流。根据今后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师资交流的侧重点放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此外,我市正在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我们可以从子女教育、安居、医疗报建、休闲娱乐等方面给予外地来江门的民办教师相关待遇。这些“柔性关怀”往往比高薪更能吸引人。
对于民办教师来说,编制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当前,部分教育界人士建议设立“民办教师退休基金”,解决民办教师养老问题;还有人建议实行“空编”制度,即给民办教师核编,但工资仍由民办学校发放,给民办教师一种“归属感”。这些建议都值得参考,并可在条件成熟时予以推行。
除了师资,招生也是困扰不少民办学校的问题,尤其是当一个地区民办学校数量较多的时候。在四川遂宁等地,就曾经发生过民办学校恶性抢夺生源的情况,包括不按规定组织“小升初”考试、到幼儿园“抓孩子”等。对此,我们要吸取教训。一是在引进民办学校时提前做好规划布局,要考虑落户片区一段时间内的人口流动趋势,尽量避免出现“有人吃不饱,有人吃撑了”。二是严格管理,确保“招得来,管得住”。此外,还要引导民办学校提高自身办学质量,实行差异化发展:一方面,满足家长需求、弥补公办学校短板;另一方面,不盲目跟风其他民办学校,找准自身定位。
来源:江门日报